关注法国高商的小伙伴们隔三差五就会被各种年度商学院排名刷屏,今天是L’étudiant,明天是Financial Times,法国人在这点上和中国人真的一样,是最热爱排(内)名(卷)的民族了。
以这几年上升火热的SKEMA高商为例,一边看到“金融时报金融硕士世界排名第7”、“SKEMA冲入前五第一梯队”,一边却又听到如有的学校“买排名”等声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参考每年的各大排名榜单,规划申请,选择项目呢?
希望这篇推文可以帮助大家:
- 理解排名榜单的意义和每所学校真正的实力
- 分析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与格局
- 在已有背景下选出最好、最适合的学校项目
本文将会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带你解读排名背后的逻辑。

动态排名:各大媒体排名
每一年度,法国各大知名媒体都会根据一定的指标为商校进行排名,基本以5家知名报刊杂志为主:Le Figaro(费加罗报)、L’étudiant(大学生杂志),Le Point(观点报),Le Parisien(巴黎人报), Challenges(挑战者报)。
各家媒体衡量指标不尽相同,但基本原理是对各项指标赋分并计算加权平均。其中前五所高商的排名常年稳定,而其余高商排名根据各家媒体的评定名次可能每年都有不小的变动。
以曝光度最高的L’Etudiant为例,其排名依据指标为主要以下3项:
- Excellence académique教学与学术指标评分(含:商学院认证、科研、专职教授数量等)
- International国际化评分(含:国际声誉、国际师生数量占比、国际交换项目等)
- Relations entreprises企业关系评分(含:毕业生收入、雇主声誉、企业合作关系等)
该三大指标基本全面综合地衡量了商学院的学术能力、国际影响力及企业资源,有一定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这些多样定性的衡量标准也反作用于各个商校的未来资源分配与战略规划。学校为了在每年度评估指标的优化提升,会刻意在课程、师资、企业合作等软件硬件上提高投入以贴合标准,得以使排名快速上升。因此坊间也常有“买排名”“注水”一说。

各家媒体排名不一,除前五外每年排名变动频繁,竞争激烈。“众所周知,Top 5有5所学校,Top 10有15所学校,Top 15有20多所”(狗头)。
评价标准多样,同时很多信息来源以毕业生反馈为主:例如满意度、就业率、起薪等。因此可以理解为是对毕业生“输出端”的排名。
面对媒体排名,就像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一样,单独看某个榜单没有任何意义,而是需要进行对比:
纵向对比:和过往3-5年的榜单对比,分析某所学校排名的变化趋势,是逐年上升还是下降。

横向对比:和其他几家媒体的排名对比,看看这所学校是在各个榜单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还是只在某一两个榜单中排名靠前。

以SKEMA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中,SKEMA从排名第11的位置,逐渐上升,在2020年L’Etudiant榜单里第一次与北方高商并列第五,在其他4家榜单中也基本稳定在第6-7名的水平。
而另一个例子是南特高商Audencia,是多年来法国人心中仅次于前五的第二梯队龙头,但近年在各大榜单中逐年下滑到了第10名左右的名次。那么我们可以说现在SKEMA就一定比Audencia更好吗?一个法国学生面对2个offer会怎么选择?
👇答案便是接下来的内容:静态排名
2
静态排名:SIGEM
SIGEM是法国政府的统一考试名额和录取名额调查和调度平台,全名为Système d'Intégration aux Grandes Écoles de Management。每年,SIGEM会统计在完成2年prepa预科班学习后,通过concours竞考后,每名考生所获得的录取,并根据学生的最终选择来为各个商学院排名。
特点:
排名标准简单,即以竞考生的考分和选择为基准,可以类比为,按高考录取分数线排名。因此SIGEM排名反映了一所商学院在当年法国考生心中的真实地位,参考价值很大。
评价中的学生信息来源是各商校录取生。可以理解为是生源质量“输入端”的排名。
每年排名基本稳定。下图是2014年-2018年SIGEM排名的变化,可以看到每所学校变化很小。

校际差距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疫情今年的SIGEM没有给出一个往年很有用处的数据——Écart avec l'école suivante(校际差距)。因此我们以2019年的SIGEM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解读。

Écart avec l'école suivante(即图中最右列数据)代表着学生在同时被一所学校和排名中下一位学校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前一所学校的比例。举例来说,同时被HEC和ESSEC录取的学生中有99%的学生最终都选择了HEC。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被前五高商录取的学生都做出了入学就读的选择。每一所Top5高商的分界线明显,仅有极少数学生选择放弃HEC的offer去ESSEC,放弃ESSEC的offer去ESCP……这也反映出在法国学生心目中,前五学校的排名争议小,对offer的选择并无太多纠结。
前五之中,EMLyon与EDHEC的差距相对其他前五商校较小,有小部分人(31%)放弃了EMLyon而投入EDHEC的怀抱,主要原因是EDHEC强势的金融专业。同理,对比前三/五高商之间的明确排名分割线,我们可以看到前6-10名的高商之间差距相对较小,例如在Skema和Neoma两所学校的选择中,近41%的学生放弃了SKEMA选择了Neoma。
校际差距较小也另一方面意味着前五开外的高商名次在未来变数较大,所以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放平心态,看到排名的背后院校的差距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拘泥于仅有微弱差距的名次。
三大梯队
还记得我在2016年即将完成IUT的2年学习,进入商学院时,负责升学规划的老师发给我们这样一张图表,被我保存至今。图表按横轴(企业认可度)与纵轴(学术水平)将总计约40所商学院分为了3大梯队,分别是:
👉 L’Elite:精英
👉 Les Incontournables:不可错过
👉 Les Valeurs Sûres:质量可靠
这三个词很好地概括了三个梯队的本质与价值:如果能进入第一梯队学校,则可以期望自己在毕业后直接步入法国的“精英阶层”。而第二梯队“不可错过”,指的是作为有各自地区性影响力的商学院,如果能有幸拿到录取,绝对值得一读。第三梯队“质量可靠”的意思是,在可以进入排名的40所学校中,即使排名靠后,也是大学校联盟中的一所成员,教学质量和文凭认可完全可靠,绝非网上所传言的野鸡学校。

时过境迁,上图已经是10年前的数据了,图中很多提到的高商都已经改名或者合并,并且近年来也产生了很多新的有趣的趋势和变化。我因此制作了一张“2020版”的图表。不同的是,我所选取的横纵坐标分别是2020年的高商动态(5家媒体平均排名)与静态(SIGEM)排名。

经过几轮合并与淘汰,并且由于使用SIGEM排名未统计5年制高商,图表中剩余35所学校,仍旧可分为3大梯队:
👉第一梯队:
前五高商的地位仍是稳固不可撼动的。如果继续细分,可以把Top 3分为一档(tier 0),另外两所Top 5分为一档(tier 1)。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知名度、认可度以及资源上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
👉第二梯队:
第二梯队的高商之间可以说差距并不明显,同时各校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原本排名靠后的学校逐渐进入前列,其中第5-10名竞争最为激烈。而综合排名较后的其他各商校也争奇斗艳各有千秋,每个高商院校也有各自极为强势的特色专业(后续会有宝藏项目介绍的推文,欢迎关注),在选择时不妨参考专业排名,与综合排名一起两相对照进行考量。举几个例子来看:
SKEMA高商:
由里尔高商和尼斯高商合并而来,采取十分激进的策略,在全球各国建立校区并与当地学校达成合作,发展十分迅速(详情见上文分析),国际排名和知名度有多提升,在前十商校中竞争力强劲。
Rennes SB雷恩高商:
雷恩商学院90年代建校,与许多同学年龄相仿,但近些年来排名逐步上升,发展稳健,在硬件设施与师资建设上投入不遗余力,其策略是复制格勒商学院的小而美的精品模式。
BSB勃艮第高商:
勃艮第高商位于历史悠久的第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造就出色的红酒文化(世界最珍贵 50 种葡萄酒中勃艮第占 36 席)。因此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葡萄酒专业在法国乃至世界都独树一帜。
👉第三梯队:
第三梯队的高商尽管排名并不亮眼,但其国际化程度仍体现了法国高商体制精英教育的特色。其中并不乏机遇和资源,很适合过往没有较多积累,但又不甘心平庸的同学。有能力者受益于其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借助第三梯队项目作为跳板,在普通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最终逆袭第一梯队名校并不少见。
INSEEC英赛克高商:
英赛克高商在全球10个城市分布有17个校区,与中国清华等多所大学有合作办学。国际化程度高。尽管位于第三梯队,但就业率、薪酬待遇等在法国广受认可。位于波尔多的某小型精品投行就有INSEEC校友。
PSB巴黎商学院:
开设有5年制GE课程,高中毕业生可直接申请,且校区位于巴黎,更易接触到更多资源并开阔眼界。比如在某Top 3高商的MSC金融项目中就曾录取过该校毕业生。
3
总结
高商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其出色的国际化程度以及“财大气粗”的资源与人才投入。即使是第二、第三梯队的高商,也能享有毕业于世界顶尖名校的师资以及与各类名校的合作交换项目。有抱负和能力者不难利用其中机遇与资源打破过往的阶级壁垒,“翻身农奴做地主”。
前三商校的本科、硕士项目中,从来不乏从第二、第三梯队转入的有志青年。因此梯队一说,也仅仅依据学校平均水平。每个平台之下,个人表现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进入最适合自己的平台与专业,将学校能提供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抓住机会,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